谁是中国电车的海外消费者?多元画像背后的市场逻辑
日期:2025-05-25 08:57:35 / 人气:47
关税与贸易壁垒未能阻挡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强劲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 - 4月中国出口64.2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52.6%,其中插混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暴增1.5倍。尽管欧盟等地区对中国汽车的关税不断加码,中国仍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的出口销量更是同比翻倍。
此前,中国电动汽车被西方媒体贴上“廉价”标签,大众对其海外买家的印象停留在“经济能力有限”。但事实并非如此,电厂通过翻阅海外论坛Reddit上大量有关“中国电动汽车”的用户发言,发现海外买家群体多元,消费原因也各不相同。

出租车公司:批量采购的忠实买家
出租车公司是中国电车的忠实买家。在国内,比亚迪、埃安等新能源品牌初期通过和出租车、网约车公司批量签单来打开市场,这一策略在海外同样奏效。
据FleetCar.ie报道,名爵汽车已在爱尔兰商用车队中占据榜首位置,其MG5和MG ZS车型在爱尔兰十大最受欢迎出租车电动汽车中名列前茅。比亚迪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去年年底与东南亚最大的网约车公司Grab签署电动汽车供应合作伙伴关系,为东南亚各地的Grab司机提供5万辆优惠价格的比亚迪,并延长电池保修,合作涉及多个国家。早在2024年7月,美国网约车公司Uber也宣布与比亚迪建立多年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将10万辆比亚迪全新电动汽车引入全球主要市场的Uber平台。
Reddit上来自各国的网友纷纷证实:“比亚迪最初在爱尔兰的出租车司机中引起了轰动”“我在爱尔兰,看到路上有不少名爵和比亚迪,名爵出租车的采用数量值得关注”“红旗在冰岛只有一款车型E - HS9,但就其价格而言,出奇地受欢迎,还看到过几辆被用作出租车”“大约一年半前,新西兰一家汽车共享公司将大部分车辆换成了比亚迪Atto 3”。
海外个人买家:性价比与需求导向
注重性价比的大众群体
在海外个人买家中,想买电动汽车又注重性价比的用户占多数。一位印尼的五菱Air EV车主分享道:“拥有这辆车省了很多钱。以前开燃油车上班,每月燃油费200美元,现在只需支付20美元的电费。还有政府补贴,每年只需支付1美元的税,而燃油车的税是400美元。”
然而,追求性价比的用户中也不乏经济条件较好的。比如一些富裕家庭会选择中国电动汽车作为孩子的第一辆车。上汽澳大利亚公司财务经理季艺指出,尽管MG 3是名爵系列里最便宜的车,但其客户群体却是所有系列中最高端的,多为经济优渥的父母为子女购置首车,这些家庭常用座驾多为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这是因为在澳大利亚,驾照考核漫长又严苛,名爵以“专注驾驶本质”为营销痛点,强调MG 3剔除冗余科技配置的特性,精准匹配初学者需求,连续三年成为最畅销的“30000澳元以下轻型汽车”。
一位澳大利亚的名爵MG4和ZS车主表示,澳大利亚屋顶太阳能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他住在郊区且有太阳能电池板,阳光明媚时能轻松免费给汽车加满电。他的电池板夏天可发电50kWh,而两辆名爵的电池容量都在50kWh左右。
特定需求的其他买家
除了上述两类,还有一些海外买家因特定需求选择中国电车。比如一些消费者看重中国电动汽车的高质量。在欧洲畅销的沃尔沃和极星,虽诞生于瑞典,后被吉利收购,但很多海外消费者认为是瑞典品牌;名爵在欧洲消费者印象中是英国品牌,却不知已被上汽收购。类似情况还有诞生于英国的捷豹和路虎,几经转手,多数消费者仍认为是“英国车”,而中国车企中也有外国车企注入资本,如大众入股小鹏,Stellantis入股零跑。
在一家大型OEM厂商工作的“Consistent - Year8707”提到,如今汽车生产全球化,零部件和模具采购遍布全球,参与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一个零部件可能由不同国家的人员设计、制造,所以现在说一个国家的汽车质量比另一个国家好已不准确,质量和参与工作的人员及管理层决策有关,而非产品原产国。“我接触的一个零部件厂商宣称‘美国制造’,但部件由印度人设计,模具来自韩国,CAE由巴西人完成,注塑机在美国,合作人员来自印度、法国、德国等多个国家。”
“廉价”标签的破除与质量认可
“为什么媒体不断宣扬中国电动汽车廉价的虚假言论?”Reddit上网友“DoubleSteak7564”发出疑问。他指出西方文章刻意忽略比较标准的差异,西方制造的汽车在中国也便宜,对比同一地区售卖的产品,价格差异往往在10%到20%之间,如比亚迪海豚在英国起售价约2.6万英镑,而ID3起售价为3万英镑。
这一疑问引发众多回帖。网友“NewIllustrator9221”认为“廉价”暗示中国汽车差是误导,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与其他制造商的汽车一样好,且拥有更强大灵活的供应链、更好的原材料获取渠道、更快的开发进度和领先的制造技术。例如三菱推出的入门级低价车Mirage因销量不佳于2024年停产,可见消费者并非只想要简陋的经济型汽车。
巴西网友“FeMtcco”讲述老板买哈弗H6的故事,老板试驾多款车后,因哈弗H6配置差异大且有自己需要的功能,不到5分钟就决定购买,且近一年里非常喜欢这辆车。
海外用户眼中“中国汽车”的边界模糊
在关税漩涡和舆论争端中,“中国汽车”备受关注,但其定义已然模糊。在欧洲,沃尔沃、极星、名爵等品牌虽被中国企业收购,但很多海外消费者仍按其诞生地认知品牌。在中国,也有外国车企注入资本的情况。而且汽车生产全球化程度高,零部件采购、人员合作都跨越国界。
网友“stav_and_nick”认为“民族”品牌已不复存在,一家公司可能更中国化、法国化或美国化,但最终大多数公司不像过去那样真正“属于”某个国家。“Consistent - Year8707”也表示如今说一个国家汽车质量比另一个国家好不再正确,质量和人员及管理层决策有关。不过,他认为当中国本土电动汽车进入北美市场时,情况和当年美国人批评日本、韩国汽车厂商相似,需要时间,但最终会被接受。
中国电车的海外消费者群体多元,消费原因多样,“廉价”标签正在被打破,“中国汽车”的定义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模糊。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电动汽车有望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互联网大厂们,想打赢半小时战争06-30
- 小米汽车:“半台好车” 的爆款密...06-30
- 美国科技公司员工亲述:AI夺走我...06-30
- DeepMind推出AlphaGenome:...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