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瘦身”逆袭,蔚来跟风遇阻:新势力车企的盈利突围战

日期:2025-05-25 08:59:31 / 人气:38


一、小鹏的“瘦身”逆袭:从亏损到盈利的蜕变
业绩爆发
2025Q1财报:营收158.1亿元,同比+141.5%;毛利率15.6%,同比+2.7个百分点;交付9.4万辆,同比+330.8%。
爆款车型:MONA M03(8个月10万+销量)、P7+(5个月5万+下线)、改款G6/G9(4月首月7500+交付)。
低价走量策略:坚持“科技平权”,15万级车型(如MONA Max)也标配高阶辅助驾驶。
降本增效三板斧
架构共享:“扶摇”架构零部件通用率达80%,多车型共享电池、零部件(如方向盘、车窗按键)。
供应链优化:电池包共享(如P7+与G6同款5C超充电池),降低采购成本。
组织变革:撤换10名高管,重组85%一级部门负责人,聚焦研发、采购、生产等核心环节。
盈利目标
预计2025Q4单季度盈利,全年实现规模自由现金流。
二、蔚来“学小鹏”为何难成功?
品牌定位差异
小鹏:聚焦“性价比”,全价格带普及AI汽车(15万~30万)。
蔚来:坚持“高端化”,主品牌保豪华市场,新品牌(乐道、萤火虫)仍需维持“高端”标签。
结果:萤火虫(11.98万起)对标MINI/SMART,需求有限;而小鹏MONA M03(12万+)瞄准主流家用市场,销量碾压萤火虫(5月第二周:M03周销3200辆 vs 萤火虫470辆)。
研发效率低下
单车研发成本:蔚来5.87万元(2024年) vs 小鹏3.4万元 vs 理想2.22万元。
技术广撒网:芯片、操作系统、换电等12项全栈技术分散资源。
调整滞后:手机业务冗余人员精简、电池包兼容成本高企(第五代换电站需支持6种电池)。
爆款策略执行不力
小鹏:全系车型共享架构,快速迭代(如MONA M03 8个月10万销量)。
蔚来:新品牌未能复用核心技术,乐道800V平台 vs 蔚来400V平台,电池包不兼容,推高成本。
三、新势力车企的盈利突围战:小鹏模式能否复制?
维度 小鹏 蔚来
战略核心 性价比+架构共享+组织变革 高端化+多品牌+全栈技术
成本控制 供应链整合+零部件复用 电池包冗余+研发投入分散
市场定位 全价格带覆盖(15万~30万) 豪华+新品牌(10万~30万)
盈利路径 爆款走量+毛利率提升(目标Q4盈利) 品牌溢价+降本增效(尚未见效)
四、蔚来如何破局?
聚焦核心品牌,减少资源分散
暂缓“萤火虫”等新品牌扩张,优先提升主品牌销量(2024年仅22.2万辆,低于小鹏的19.01万辆)。
参考小鹏“扶摇”架构,提高零部件复用率,降低单车研发成本。
优化研发体系,提升效率
精简技术投入(如暂缓手机业务),集中资源攻克核心赛道(智能驾驶、电池技术)。
学习小鹏“机器人EEA架构复用汽车团队”模式,避免重复造轮子。
调整定价策略,扩大市场份额
新品牌(乐道、萤火虫)可适当下探价格带,与小鹏正面竞争(如推出15万级智能小车)。
放弃“全栈自研”执念,选择性外包非核心业务(如芯片、操作系统)。
五、结语:盈利是场持久战,小鹏模式并非万能解药
小鹏成功的关键:架构共享、爆款策略、铁腕改革,但需警惕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风险。
蔚来的困境:高端化标签限制价格下探,研发投入效率低,品牌矩阵拖累盈利。
行业启示:
性价比是王道: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成本控制+规模效应才是盈利根本。
战略需匹配能力:蔚来学小鹏“瘦身”,但品牌基因不同,需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未来看点:蔚来能否在2025Q4盈利?小鹏能否守住“性价比之王”宝座?新势力车企的生死战才刚刚开始!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