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预制GMV,找回烟火寻常

日期:2025-09-17 16:34:30 / 人气:5


一、罗永浩与贾国龙之争引发的思考

罗永浩和贾国龙的对线引发了网友热议,争执焦点集中在西贝是否售卖预制菜、在西贝吃饭是否昂贵以及人民群众期望的用餐体验上。消费者和网友大多支持罗永浩,而企业家尤其是餐饮圈则力挺贾国龙,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当下餐饮行业乃至整个商业社会面临的困境。

当前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出两种极端相互撕扯的局面。一方面是外卖大战将价格压到极低,餐饮消费企业为求生存要么加入要么准备加入;另一方面,老百姓日益嫌弃高昂的生活成本,品牌商品卖得贵就容易被市场抛弃。平台需要GMV(商品交易总额),品牌商需要利润,消费者需要物美价廉的产品,这三者构成了“不可能三角”,在当下消费市场中难以同时满足。

二、商业追求确定性与消费需求不确定性的矛盾

(一)商业追求确定性的表现

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确定性,餐饮行业尤为明显。世界500强的连锁餐饮企业奉行工业化、流水线、预制菜、中央厨房、口味标准化的模式,认为这是实现全球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必经之路。企业通过将非标品做成标品、非标流程改造成标准流程、非标体验沉淀成标准体验,以满足消费者在任何国家、门店、时间都能享用到相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即给消费者提供确定性。

(二)消费需求不确定性的体现

然而,当消费走向饱和时,人们追求的却是不确定性。以旅游为例,游客越来越少选择跟团游,因为跟团游的精确流程和规定动作无法满足人们斩断日常、追求惊喜的需求。消费的目的在于遇见惊喜,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才是乐趣所在。但如今商业世界却充斥着预制菜、千店一面、跟随热点、标准和重复、连锁和加盟等缺乏惊喜的元素,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不确定性的需求。

三、预制菜之争的本质与商业文明的反思

(一)预制菜之争的本质

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本质上是罗永浩点破了人们早有预感却未曾戳穿的想法,即人们排斥的不是预制的产品,而是那些被预制的需求、环境、想法。西贝难以解释一个21元大馒头与超市速冻馒头、街边热气腾腾馒头的区别,消费者难以接受其高价却缺乏独特价值的商品,这反映出企业将消费者视为流水线上的一环,把参与者装进预制罐头的做法遭到了反感。

(二)商业文明的反思

标准化、工业化、流水线化曾是商业世界的主流,虽然带来了效率提升和产品服务雷同、价格下降等问题,但也使世界变得单调无趣。在过剩时代,多样性才是商业能够自主演化、繁荣向前的依据。人们厌倦了企业将消费者视作流水线一环的做法,渴望回归到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如局气、锅气、烟火气等。

四、商业的转型与创新方向

(一)即时零售与意外消费

即时零售的终点不应是全品类、全标配、全平台,而应是精准响应、触发消费者特定处境和心境的即兴消费或意外购物。天猫闪购为线下门店带来增长空间,小红书市集制造非标商品与长尾需求不期而遇的惊喜感,阿那亚等项目掀起门店复兴,这些案例都表明商业应创造意外,满足消费者的不确定需求。

(二)非标准化商业的潜力

标准化虽然带来了效率和规模,但也导致了产品服务雷同和世界单调。非标准化商业能够填补标准带来的审美疲劳,通过打造让消费者有参与感、情感共鸣的空间,挖掘在地、小众、长尾市场的潜力,蕴藏着人群的“精神部落”和消费的意义。

(三)双11的式微与商业的松绑

双11创立初衷是规模化创造商业价值,但如今已式微。双11不再专注,给商业社会松了绑,从业者有了重新思考的余地。去年天猫淡化双11晚会,给商家一封感谢信,这种变化值得赞赏。商业不应是简单的操作手册编织的八股文,标准带来的审美疲劳需要非标商业去填补。

五、未来展望

商业应从标准化商业跨入非标准化商业领域,关注人们真实世界体验的迫切需求。创业者应通过创造力,打造因地制宜的独特设计,让消费者在商业中找到消费的意义。未来充满空白和不确定,由我们创造,商业有望找回那份烟火寻常。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