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芯片涨价潮席卷深圳:模组厂利润翻倍,代理商满仓囤货

日期:2025-11-09 12:11:13 / 人气:5


“这两个月存储芯片价格累计上涨超过70%,涨势比黄金还快。”位于东莞的诚邦股份存储芯片子公司芯存诚邦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当前存储芯片市场的火热行情。2025年9月以来,以DRAM和NAND颗粒为核心的存储芯片组件持续上行,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71.8%。这场全球范围的涨价潮,正在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广东存储产业链掀起连锁反应——模组厂利润翻倍、代理商满仓囤货、终端市场成本承压,沉寂三年的存储行业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一、模组厂:涨价潮中的“第一受益层”
作为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环节,模组厂既是上游颗粒原厂的采购方,又是下游整机厂的供货商,对价格波动最为敏感,也最先感受到行情升温。诚邦股份、晶存科技、江波龙、佰维存储等广东模组厂商,近期业绩集体爆发:诚邦股份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27.95%,年初规划全年利润1600万-1800万,如今预计可达3000万,实现翻倍;佰维存储第三季度扭亏为盈,利润环比大幅回升;江波龙第三季度净利润6.98亿元,同比暴增1994.42%。
在东莞诚邦股份的存储芯片工厂,产线上的机器开足马力,工人们紧锣密鼓生产。模组厂的核心业务,是采购存储晶圆或颗粒,与主控芯片等封装测试后形成存储模组,供应给下游品牌厂商或渠道分销商。当前消费电子所需的极薄、微型封装等细分领域,三星、SK海力士等原厂尚未涉足,佰维、晶存、诚邦等广东模组厂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这一市场。
“涨价起点在晶圆,核心成本也在晶圆。”业内人士分析,AI基础设施投资爆发导致全球算力中心对存储芯片需求陡增,OpenAI、亚马逊、谷歌等头部客户提前锁定原厂产能,留给消费端的出货量大幅减少。不过,模组厂的利润并非单纯随价格同步上涨,还取决于库存策略——“前期原材料囤货多,单价不一定能上去”。对于未来走势,多数从业者认为短期不会再现“两个月涨70%”的极端行情,但中期仍具涨势,未来一年内整体涨幅或达50%-80%,而晶圆制造与原厂投产周期长达三到四年,供需紧张是前几年投产节奏与当下AI需求爆发的结构性错位所致。
二、代理商:满仓囤货的“价格赌局”
模组厂忙着计算利润,代理商则陷入“搏价格”的热潮中。坊间传闻深圳有投资者凑资5亿元囤货8-22TB机械硬盘(HDD),持货两个月未出手,赌年底前行情继续上涨。“5亿不一定,但上亿级盘子肯定有,保守估算八成代理商都在满仓囤货。”一位从业10多年的存储代理商透露,身边囤上千万货的同行不在少数,自己也加入了囤货行列。
深圳之所以成为存储现货市场风向标,得益于三大优势:贸易商集中、毗邻香港便于物流、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国际原厂办事处多设于此,重庆、四川等地的代理商均在此拿货。“春江水暖鸭先知,深圳能最先感受到价格变化。”代理商表示,前段时间涨价最猛时,报价单一天能改好几次,国庆后更是接到通知,DDR5内存供应要到2025年底才可能恢复正常,国内一级代理商货源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渠道实际需求并未明显增长,涨价主因是上游供给压缩——大部分产能转向了算力中心用的高带宽存储(HBM)。市场囤货主要集中在内存条(DDR4、DDR5)、NAND Flash及SSD整机产品,部分投资者甚至囤积大容量HDD。除了长期囤货,频繁倒手也成常态:“400元进的货,总代涨到450元,我440元卖给同行,既能回笼资金补账期,又能小赚一笔。”
三、终端市场:成本压力下的“传导与洗牌”
涨价潮正从模组环节向下游终端传导。深圳聚集着大量消费电子制造企业,从平板电脑到智能家居,几乎所有终端都依赖DRAM或NAND,上游价格波动直接改变其成本结构与生产节奏。“过去两年消费电子疲软,客户对价格反应慢,10月后开始慌了,主动找渠道备货,怕无料可用。”一位模组厂负责人无奈表示,近期因货源紧张,都不敢回公司,怕得罪上门要货的客户。
终端厂商的成本压力尤为明显:手机厂商原本利润率仅约5%,存储成本上涨几十美元就难以承受;电视盒子等低价产品受影响更大,一套二三十美元的盒子需用两个存储芯片,成本涨了十几美元,几乎超过盒子本身价格。“这波涨价会加速行业洗牌,很多小客户可能做不下去。”该负责人透露,目前货源优先供应资金雄厚、对价格不敏感的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议价空间明显下降。
普通消费者也已感受到涨价影响:9月初398元入手的1TB固态硬盘,两个月后同款售价升至549元,涨幅超三成。小米产品行销总监马志宇也发文提醒,明年成本预估“惊悚”,双十一叠加国补的产品需“且买且珍惜”。
结语:超级周期开启?行业迎来“重启时刻”
多位业内人士判断,这一轮存储芯片行情可能持续五到六年。摩根士丹利研报也指出,AI驱动下存储行业供需失衡加剧,预计开启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到2027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有望向3000亿美元迈进。对于广东存储产业链而言,这场涨价潮不仅是周期回暖,更是一次“重启”——模组厂凭借技术优势抢占细分市场,代理商在行情中寻找机遇,终端厂商则需在成本压力下调整策略。从深圳到东莞,这条依托珠三角电子制造体系成长起来的存储产业链,正在新一轮产业周期中寻找新的定位。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