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名女子6.5小时通勤背后:中国有超过1400万人饱受“极端通勤”之苦

日期:2023-02-09 16:40:39 / 人气:126


你梦想的工作是什么?工作少,钱多,离家近?对于大部分劳动者来说,满足以上三点就很幸福了。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住在郊区,在市区工作的现象相当普遍。
这两天,通勤话题“女生每天通勤6.5小时”登上热搜——上海的金女士,每天“电动车-公交-地铁-班车-步行”上班,单程需要3小时15分钟。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至少有1400万人正遭受“极端通勤”之苦。上班路上花了多少时间?在中国,哪些城市的极限通勤最突出?哪些城市对上班族来说最舒服?各大城市有什么对策?极端通勤对农民工有什么影响?上游新闻已整理完毕。
上海女士每天上班6.5小时。
上海的金女士家住金山区朱泾镇,在杨浦区一家公司上班。
因为距离远,她要骑电动自行车到公交站,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然后换乘地铁。到站后坐班车去公司园区上班,单程3小时15分钟。为了早上9点打卡上班,她每天必须5: 20起床。
电动车-公交-地铁-班车-步行,金女士每个月的交通费在800元左右。她不是没考虑过开车,但是单程要开100公里左右,早晚高峰单程要开近2个小时。加上每个月的油费,过路费,停车费,大概5000元左右。
她不是没考虑过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只是费用比较高。”由于通勤时间长等原因,金女士现已离职。
这个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每个人对是否有必要每天“折腾”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没必要这样,找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周全。也有人分享了自己“比惨还惨”的通勤经历,感叹农民工就是东奔西跑的生活。
▲90后女孩彬彬在江苏昆山买房,在上海工作,坐高铁上班。
坐高铁跨省上班并不少见。
2021年,天津90后女孩@我是韩阿姨,将自己的通勤Vlog发布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共鸣。每周她都要坐高铁从天津到济南,全程4个多小时。为了赶上公共汽车,我不得不早上5点起床。在路上很累很困,只能在地铁和高铁上打个盹。天津到济南,300多公里,于是她在两个城市之间奔波了7年。
韩笑说,在过去的7年里,没有其他紧急情况时,每个周日下午或周一上午,她都会从天津的家中赶到金安公司。周五下午或者周六上午回天津过周末,其余时间在济南租房。7年来,她积攒了一叠车票,有高铁票,也有绿皮火车票。车票中最常见的车站有天津站、天津南站、济南站、济南西站。
2022年8月,一个女孩每天坐高铁跨省上班的视频上了热搜。视频中,90后女孩彬彬在江苏昆山买房,在上海工作。她每天要坐高铁去地铁,从家走6分钟,坐高铁17分钟,坐地铁20分钟,到公司走8分钟,用了50分钟,比很多同城通勤的同事都短。
“买房子的时候,我就想着一定要离高铁站近。”每天坐高铁通勤的费用,一个月下来大概1000元左右。她说,“这个钱只能在上海合租,位置会相对偏一点。”
▲特大城市中,深圳“快乐通勤”的比例为58%,为最高水平。
监测报告称,超过1400万人遭受“极端通勤”
2022年7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选取了中国44个主要城市,采集了9000万人的通勤数据。以下是要点解读。
深圳“快乐通勤”比例最高
单程5公里以内的通勤,也称“幸福通勤”,反映的是住在附近且能慢速通勤的人口比例,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报告显示,2021年,城市“快乐通勤”比例全面下降,主要城市“快乐通勤”人口总体平均比例为51%,同比下降2%。其中,特大城市占48%,同比下降1%;特大城市49%,同比下降2%。
特大城市中,深圳“快乐通勤”的比例为58%,为最高水平。其次是杭州54%,郑州51%,天津51%,广州50%;北京的比例最低,只有37%。
▲北京60分钟以上通勤比例为30%,是中国极限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极限通勤”占30%,人口最多。
单程时间超过60分钟的通勤称为“极限通勤”。报告显示,国内44个主要城市超过1400万人正在遭受极端通勤之苦,单程时间超过60分钟的通勤比例为13%,同比增加1%。32个城市极端通勤比例上升。其中,特大城市平均水平为19%,同比增长2%;特大城市14%,同比增长1%。
从城市来看,北京60分钟以上通勤比例为30%,是中国极端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比增长3%。广州、青岛、沈阳、天津、Xi、长春、东莞、佛山、济南、太原、南昌的极端通勤比例也同比增长2%。深圳、南京、杭州、郑州、厦门极限通勤比例连续三年下降。
超过7名成年人在45分钟内通勤。
在中国44个主要城市中,单程平均通勤时间为36分钟,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特大城市平均时长41分钟,同比增加1分钟;特大城市38分钟,一类特大城市34分钟,二类特大城市33分钟,同比无变化。
提高45分钟以内通勤比例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目标。根据该报告,在中国的44个主要城市中,76%的通勤者可以在45分钟内到达工作地点。其中,深圳45分钟通勤比例为77%,杭州为79%,分别为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最高水平。
平均通勤距离反映了职业与居住(居住与就业)的真实分离程度。特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增长最为显著。10个特大城市中,沈阳、青岛、Xi、南京、郑州等7个城市同比增幅超过0.5公里。郑州、徐州、乌鲁木齐同比增长超过0.7公里,成为年通勤距离增幅最大的城市。
其中,北京平均通勤距离为11.3公里,同比增加0.2公里,仍是通勤距离最长的城市。上海、成都、广州平均通勤距离超过9公里。厦门平均通勤距离为7.1公里,连续三年保持不变。
几个城市发起了改善通勤的特别行动。
自2020年5月起,成都、北京、苏州、南宁、长沙等城市相继启动改善通勤专项行动。
2021年,成都市委制定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高城市通勤效率的意见》。自2021年以来,成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已引导2600万人避开堵车。
2022年5月,北京发布《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明确2022年底45分钟以内通勤比例达到56%,启动需求响应型公交服务试点,推出“定制快车”通勤公交,围绕服务通勤构建品质慢行交通体系,落实“以人为本”、“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
2021年,苏州出台《关于加快苏州轨道交通车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实现轨道交通建设和TOD综合开发“急行军”,统筹规划、土地、指标等资源,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2021年,南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站城一体化(TOD)理念,推动城市框架开放和多中心多组团发展。
长沙交警推出智能网联精准公交通勤,实时传输车辆定位、行驶速度等数据。已开通的3条线路将公交时间从60分钟压缩到30分钟,约24.7%的乘客从乘车通勤变为乘坐智能通勤公交。
“极端通勤”增加了33%的抑郁风险
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根据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单程通勤超过30分钟会对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单程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患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33%,患肥胖症的可能性增加21%。
然而,一些金融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人不利,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不利”。比如会逼着员工更加努力。长期通勤还可能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家庭消费。比如通勤时间过长会减少劳动人口的闲暇,居民会通过购买更多的服务来增加闲暇,比如家政服务、餐饮服务、服装加工服务等。
也有观点认为,读书、打游戏、看电影等“线上消费”有利于缓解通勤时间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关新闻:上海90%的通勤族是苏州人。
近日,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智慧足迹数据技术联合编制的《2022年长三角跨城市通勤年度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在上海周边的地级市中,苏州和上海的跨城通勤联系最为紧密。苏州是流入上海的跨城市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约占通勤者总规模的90%。具体到各区县,苏州下辖的昆山是跨市通勤者的主要居住地,近70%的跨市通勤者居住在此。
昆山毗邻上海,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进入昆山,这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每天都有很多跨城通勤者在昆山花桥站上火车,坐地铁去上海。
除苏州外,其他城市的跨市通勤者往返上海的比例相对较低,嘉兴居住人数排名第二。南通、无锡、杭州、常州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每天进出上海工作。
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长三角的跨城市通勤者数量并不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2021年广州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广东九大城市之间的通勤总人数达到121万人,其中广州与佛山、深圳与东莞、珠海与中山之间的通勤人数最多。
上游新闻:综合新闻、中国经济网、界面新闻、中国消费者报、中国建设报等图片来源:齐鲁晚报、中国建设新闻网、中国标准智库、互联网。
编辑:朱亮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