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哈佛留学生的自白:拼命留在美国还值得吗?

日期:2025-06-23 14:05:29 / 人气:19


近几个月,特朗普针对国际学生和高等教育系统,哈佛大学首当其冲,与特朗普政府的诉讼案持续僵持。中国留学生更是成为政策精准打击的对象,在高昂学费、动荡环境与收紧政策的多重压力下,美国留学的性价比似乎正急剧下降。三位受签证政策波及的哈佛留学生,分享了她们在这场风波中的经历、抉择与思考。
山竹:在焦虑与迷茫中重新审视未来
19 岁的山竹,是某 985 院校大一政治学专业学生,计划 9 月前往哈佛交换。5 月 29 日,当她看到 “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 的新闻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此前,她先是收到哈佛录取的惊喜,随后便接连遭遇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国际生、暂停国际生签证申请、拟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等三道 “政策坎”。
这些难以预测的政策,让山竹的心理状态发生巨大转变。她自测心理量表显示从去年的 1 分升至 50 分,陷入轻度焦虑。期末周的她,因校内心理咨询约满,只能靠学习转移注意力。但所学课程与当下处境的关联,又让她对不同学科产生复杂情绪:国内政治学得痛快,政治哲学倾向哲学层面,国际政治则选择逃避。
这场风波也改变了山竹的留学规划。原本交换是她决定是否转学的观察期,如今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她大概率放弃转学,选择从现学校毕业,待 2028 年大选后再申请研究生或博士,同时也开始考虑其他国家的项目。目前,她选择继续观望,暂未申请签证,新生群里大家对政策变动也已 “麻木”。
小周:在身份危机中挣扎与反思
26 岁的小周,2023 年从哈佛教育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在美国一所私立大学招生会从事申请指导工作。5 月底美国暂停国际学生签证政策,让她不仅要安抚学生焦虑,自己也陷入身份危机。她意识到,若政策推行,自己凭借哈佛学生签证申请的 OPT 将失效,随时可能失去合法身份。
工作中,同事的安慰虽暖心,但小周深知他们无法真正体会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在美国读书期间,她也常因文化差异,在课堂讨论中难以融入。如今,面对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她开始自我怀疑:这个国家是否值得自己拼命留在这里?
尽管目前小周和对象计划在美国多工作几年积累跨国经验,但她坦言,大概率三五年后会回国。美国生活虽有规律,但政策的不确定性,让留美之路充满迷茫。
Sophia:信念崩塌下的艰难抉择
哈佛 2025 届教育政策与分析专业硕士毕业生 Sophia,经历了哈佛与特朗普政府的诉讼博弈。5 月 29 日毕业典礼当天,哈佛校长在演讲中强调 “来自世界各地,本就该是这个样子”,赢得全场学生欢呼,展现了对禁令的强硬对抗。哈佛在听证会上的阶段性胜利,虽让学生们暂时松了口气,但政策带来的影响仍挥之不去。
Sophia 本科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次经历特朗普上任,此次政策的落实让她深受冲击。作为相信全球化、向往 “地球村” 的一代留学生,美国如今对外来者的排斥态度,让她底层信念崩塌。
过去一年执着于留美读博的 Sophia,如今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家人希望她回国,而她因政策不确定性不敢轻易离开,甚至首次暑假未归。同时,特朗普削减高校科研基金,也影响到她意向导师的研究项目,让她对未来学术之路充满担忧。尽管处境艰难,Sophia 仍计划年底申请博士项目,也有回国的想法,甚至做好了入境被关 “小黑屋” 的准备。
三位哈佛留学生的经历,折射出当下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面临的困境。政策的不确定性、身份的焦虑、文化的隔阂,让 “拼命留在美国是否值得” 成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难题。未来,他们或许将带着这些困惑继续前行,在迷茫中寻找新的方向 。
以上内容呈现了留学生们的困境与思考。若你还想深入探讨政策对留学的具体影响,或了解留学生应对策略,欢迎随时和我说。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