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基金:债券ETF风口下的“幸运儿”与“挑战者”
日期:2025-07-24 16:10:45 / 人气:31

在今年的公募基金行业中,海富通基金凭借债券ETF的爆发式增长,实现了非货管理规模从行业第33位到第28位的跃升,成为增长最显著的公司之一。对于这家近十年徘徊在行业40-50名的中型基金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突破。然而,在债券ETF赛道逐渐成为“红海”的背景下,海富通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领先地位,仍面临诸多考验。
一、债券ETF风口:海富通的“厚积薄发”
2024年以来,债券ETF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债券ETF规模从5月的1000亿元迅速攀升至7月的4810.57亿元,5个月内增长近3000亿元。这一增长背后,是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债市利率下行以及债基超额收益难度加大的共同推动。投资者对低波动、稳健收益产品的需求激增,而债券ETF凭借交易便捷、费率低廉的优势,成为资金涌入的热门选择。
海富通基金成为这轮债券ETF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作为较早布局该领域的公司,其旗下6只债券ETF合计规模增长近500亿元,推动公司非货管理规模突破1807.71亿元,行业排名显著提升。
战略布局:从“小众品种”到“全产品线”
海富通对债券ETF的布局始于2014年,彼时债券ETF市场尚处沉寂。公司率先发行城投债ETF,并在此后陆续推出10年地方债ETF、5年地方债ETF、上证可转债ETF、短融ETF及信用债ETF,成为业内产品最全的基金公司。这种“差异化”战略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也为其在债券ETF领域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长期坚持:从“战略投入”到“规模回报”
固定收益投资总监陈轶平曾表示,海富通在布局债券ETF之初便将其纳入战略性产品。尽管早期债券ETF属于小众品种,但公司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避开股票ETF的激烈竞争,选择刚刚起步的债券ETF赛道,并依托固收业务优势顺势而为。这种长期投入最终在2024年迎来收获期,短融ETF和城投债ETF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二、竞争加剧:大厂入局下的“守擂战”
随着债券ETF市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头部基金公司开始布局这一赛道。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等公司纷纷发行相关产品,尤其是科创债ETF的推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市场扩容:指数与产品的“双重增长”
当前债券ETF主要覆盖国债、地方债、城投债等少数指数,未来随着需求细化(如绿色金融债、碳中和主题债等),指数种类和产品数量仍有巨大扩容空间。头部基金公司凭借强大的资源投入和品牌影响力,可能快速抢占新增市场份额。
资源劣势:财力与运营能力的“短板”
海富通基金整体实力位于行业中游,2021-2023年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下滑,与头部大厂差距明显。在债券ETF的“投入换规模”竞争中,其财务实力可能成为掣肘。例如,在2025年初的公司债ETF发行竞赛中,易方达、华夏、南方等大厂的产品规模迅速突破220亿元,而海富通仅为151亿元。
产品布局:精准度不足的“隐忧”
尽管海富通债券ETF数量众多,但在关键指数(如国债、政金债、可转债)上布局不足,长久期产品较少。早期城投债ETF和10年地方债ETF的成功更多依赖于指数当年的优异表现,而非主动的战略卡位。随着大厂入局,其产品竞争力可能面临挑战。
三、未来挑战:整体实力与行业整合的双重考验
权益短板:过度依赖债基的“结构性风险”
海富通基金长期依赖债基支撑规模,但固收业务在行业内排名未进前20,主动权益业务更是长期表现一般。明星基金经理周雪军近年业绩下滑,吕越超和范庭芳等成长风格基金经理波动较大,权益团队整体实力不足成为公司发展的明显短板。
行业整合:与华安合并的“话语权博弈”
海富通与华安基金的整合已箭在弦上。尽管海富通非货规模远低于华安,但其社保基金境内管理人牌照和债券ETF的行业地位为其争取了更多话语权。未来整合后,公司能否借助华安的资源补足权益短板,将成为关键。
四、结语:在“幸运”与“挑战”中寻找平衡
海富通基金的崛起,既得益于对债券ETF赛道的长期坚守,也离不开市场风口的有力推动。然而,在头部基金公司加速布局、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其能否守住领先地位仍存悬念。短期来看,短融ETF的独特性和监管对债基发行的限制为其提供了喘息空间;长期而言,公司整体实力的提升(尤其是权益业务的突破)和行业整合的成效,将决定其能否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海富通而言,债券ETF的爆发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如何在“幸运”与“挑战”中找到平衡,将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命题。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京东重新估量了外卖这件武器?08-18
- 奥特曼的人设,塌在GPT - 508-18
- 豪赌未来:陈立武、特朗普与 Int...08-18
- 美国人正大举 “移民” 欧洲?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