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批量制造含冤的店小二
日期:2025-11-01 17:29:58 / 人气:8

这届客服,正遭遇技术时代的新型困境。
随着AI修图技术的普及,少数买家动起歪脑筋——将完好的商品用AI工具处理成破碎、划痕、掉漆的模样,配上伪造的申诉说明,提交“退款不退货”申请。
这些AI假图足以以假乱真,客服逐帧比对、反复申辩后,系统依旧时常判定“买家胜诉”,让人辩解无门。最终,一笔笔本不该支付的退款被人恶意套取。
AI本应让工作更轻松,如今却成了制造冤屈的新工具。
AI假图,让客服无处伸冤
旺季的夜班,总是最难熬。
10月的一个深夜,小洒刚处理完上一个投诉,系统又弹出新的警告提示——买家上传了一张电饭煲顶盖“破了大洞、边缘磕裂”的照片,申请“退款不退货”。
图片上,锅顶盖上有大片空心破洞,密合处有小缺口。但小洒一眼就看出不对:那个位置真的很难磕到,并且图片上透过“破洞”显示出的内层材质竟然是塑料——实际产品明明是铁。缺口处也异常整齐,像锯子划过一般锋利。
他放大看,裂纹边缘的像素模糊,破了的大洞边缘整齐平滑。他和身边的同事几乎同时得出结论,那不是物流损坏,是被AI算法生成的“伪损坏”。
图 | 买家给小洒发来的电饭煲破损图片
他们正准备让买家录制视频核实,结果三分钟不到,对方已拉黑店铺,并完成了“申请退款不退货”的全过程。
小洒甚至还没来得及打出“您好”两个字。
他截图上报打算申诉,但后台系统弹出提示:“为保障客户权益,平台已优先为客户退款。”
判定完成——“消费者胜诉,退款成功。”
“根本没人看解释。”小洒说。那笔退款金额不过两百多,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晚,他坐在电脑前,看着“退款成功”四个字,呆呆地愣了好一会儿,没缓过神。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5.15亿人,其中用来生成图片、视频的用户比例为33.0%。
报告进一步指出,AI虚假图片和视频的生成,给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带来可乘之机。
电商平台的“退款”机制,本意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可当AI技术被滥用,它也可能让店铺承担一场无法反驳的冤屈。
2个月前,电商从业者小邓同样遭遇了“AI假图”的噩梦。
小邓在浙江义乌一家头盔电商店担任客服主管。8月的一天,他的屏幕弹出一条客户消息:“亲,给你的惊喜!”
紧接着,是一张“破裂的头盔”照片。图片中,头盔外壳布满一个个坑,破损周围卷边翘起,像极了月球表面。
“那种图太逼真了,比真的还真。”小邓回忆。
但他一眼就看出问题:这款头盔采用ABS抗摔材料,常规碰撞大概率只会直接裂开,不可能“卷边翘起”。那种破损方式,只能是AI生成的“伪损坏”。
客户的语气迅速变得强硬:“你不是说不会坏吗?那现在算谁的?”
结果第二天,系统弹出一条提示:“由于客户投诉客服态度恶劣,扣除店铺保证金”。”
他愣在原地。
“我比谁都清楚这是假图,”小邓说,“但在系统眼里,我说的不算,图才算。”
一张AI生成的假图,就能让几十元货物、运费乃至信誉评分化为乌有。
那种无力感,不只是亏钱——更像被“智能”审判后的一种屈辱。
算法与制度的缝隙
小陶和小九,都同在一个“卖家维权群”。群名叫“客服防秃互助协会”。
群里每天都有新成员加入。有人卖水杯、有人卖衣帽,也有人做宠物用品。他们大部分都被“AI假图”骗过。
小陶第一次遇到,是在中秋节前一天。买家投诉她的陶艺杯“烂了”,还附了一张近景照。
照片里,陶瓷杯布满闪电状的裂痕,从杯底一路蔓延到杯口,但杯子却奇迹般地“站得笔直”。
图 | 破碎却依旧挺立的陶瓷杯
小陶几乎可以肯定,那是假图。可她明白,一旦拒绝退款,系统会自动判定为“客服态度恶劣”,店铺评分立刻下降。
她叹了口气,只好认栽。
“AI修图软件太容易用了。”小陶说。她后来在社交平台上搜到同款教程——输入关键词“杯子碎裂”,几秒钟就能生成一张逼真的伪图。
相比之下,小九的遭遇更离谱。
小九在浙江卖棒球帽,遇上一位买家投诉“帽子损坏”。
买家发来的照片里,粉色的帽檐褶皱、边缘脱线,看起来的确像被扯坏了。可她仔细一看,脱线的地方露出了不属于帽子的棕色色块——AI在绘制时,错把帽子背景周围的颜色“混”进了帽檐里。
图 | 小九认为买家的帽子破损图为AI假图
她一边要求拍视频复检,一边申诉。平台客服回复:“图片为主,请提供其他佐证。”
小九又提供了仓库出货记录、监控截图,却被系统提示“证据不相关”。最终,她被判定“需退款”。
“我们不是在跟买家斗,而是在和算法斗。”小九说。
AI生成的伪证,不仅精准,还几乎“零成本、可批量”。在一些黑产群体中,一份“AI伪图教学文档”售价只要9.9元,甚至有人提供“代P图、代投诉一条龙”的服务。
制度漏洞,让算法成了“说了算”的法官。平台的机器审查以图片识别为核心,文本申诉与人工复核的权重极低。
于是,那些靠图片吃饭的小商家,成了AI误杀的第一批“牺牲品”。
“AI正在把‘含冤’变成算法层面的沉默。”
小九说这话时,群里弹出新消息:“又一个人被判退款了。”
被AI围困的店小二
“我们下班后一句话都不想说。”
下班后,小洒变得很沉默,厌恶各种“叮”的声音。那是系统退款到账的提示,也是她工作中最怕听到的声音。每一次“叮”,都意味着一场漫长且结果未知的申诉要开始了。
在那个名叫“客服防秃协会”的群里,他们分享最新出现的“AI假图”,互相识图、辨别伪迹。有人开始学习AI绘图,只为理解“对手的逻辑”;有人下载AI鉴伪工具,试图找出“算法的漏洞”。
他们彼此并不熟,却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对抗“算法的判决”。
“我们用AI反击AI,”小邓说,“就像在数字泥沼里挖出口气的洞。”
他们也尝试向平台申诉。部分电商平台已经上线了“AI识伪系统”,能识别伪造纹理,但很难确保百分百的准确率。AI生成的图像往往真假难辨,算法也常常“认错人”。
“有时候它能识破假图,有时候又说我们的真图是假的。”小洒苦笑。
在这个充满“智能”的系统里,他们成了最笨的那群人。日复一日地解释、截图、复核,反复证明自己没有错。
“我现在看到太完美的图就害怕。”小邓说。
那种恐惧不是怕赔钱,而是怕被误解。怕自己所有的真诚和努力,都输给一张假图。
在旺季促销的后台页面,他们的屏幕几乎从不熄灭。退单、留言、工单申诉,一条条闪烁。那一刻,他们像站在AI的阴影下,只能用肉眼去守护真实。
“客服本来是人和人的沟通,现在变成了人和机器的对抗。”小洒说。
“有时候我甚至想,那些假图是不是AI在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学会识别虚假,也教我们接受无力。”
夜深时,她合上电脑,屏幕仍映着退款的红字。
AI让图更真,却让真相更难被看见。
"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减轻“鸭嘴钳检查之苦”的卫生巾...11-01
- 苏丹百万人深陷炼狱:刀砍、饿死...11-01
- 在南京,一个村庄正在收割稻子11-01
- 人生苦短,炸场金花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