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与老企业家:当人格坍塌遇上权力恒定

日期:2025-10-29 15:23:01 / 人气:7


一、“老房子着火”的真相:人格变化而非婚姻重组
“男人的老房子着火,没得救”——近期一篇基于企业家家庭悲剧与历史雄主晚年废长立幼故事的文章,将原因归结为男性随年龄增长神经递质的变化:从多巴胺驱动的征服欲,转向催产素主导的依恋感。但在更深层的视角下,婚姻重组并非企业与家庭乱局的根源,真正的“老房子着火”,是我们基于“人格稳定”假设建立制度,却忽视了神经递质参与构建的人格本就处于动态变化中。
二、人格的耗散结构:稳定是“表观”,变化是本质
经典心理学将人格视为“稳定的内在属性集合”,如“气质芯片”或“道德硬盘”,但现实中它是一个多层级耗散系统,由四个交叠系统共同作用,且各系统变化周期迥异:
- 社会角色:基于社会位置与人际关系(如职业、家庭角色),以年或十年为周期变化,决定人际关系位置与制度身份;
- 心理结构:包含自我叙述、情绪反应模式与防御机制,以月到年为周期更新,深度反思即可改变;
- 神经层面:涉及神经系统连接、大脑分区活跃度与可塑性,以周到月为周期变化,刻意练习便能产生改变;
- 分子层面:涵盖神经递质、激素等生化物质,一日内便完成波动周期,如褪黑素的昼夜分泌变化。
大众熟悉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结构变化周期较长,造就了“人格稳定”的错觉。实则人格是个体在神经-心理-社会网络中,为维持结构稳定形成的信息处理与反馈调节系统,依赖睡眠、亲密、认同等持续能量输入,是“稳定的变化”——在持续耗散中表现出相对稳定却可演化的模式。
三、老皇帝与老企业家:灵魂萎缩与权力恒定的悖论
当人格变化与权力集中相遇,便催生了历史与现实中的经典困境:老皇帝弥留之际,继承权往往取决于“谁在身边”,而非皇子能力——本质是老皇帝“灵魂缩小”,神经递质改变、认知下降、雄心退却,从横扫千军的雄主“人格崩缩”为依恋型老人,却仍握有至高权力。
家族企业老掌门人亦是如此。随着人格变化,他已不再是创立企业时的“自己”,但签字权等核心权力未变。若缺乏现代治理制度,人格的“崩缩”便会传导至企业:曾经果断的决策者可能变得优柔寡断,曾经着眼长远的战略家可能陷入短期依恋,而权力结构却未随之调整,最终引发家族撕裂、企业崩盘。
二者的共性在于:一个已“非我”的主体,仍被制度假设为“是我”。胶原蛋白能撑起萎缩的结缔组织,却撑不起崩缩的人格;虚张声势能维持表面威严,却掩盖不了内在意志的退潮。
四、制度的默认假设:人格同一性的伦理错配
伦理、婚姻、财产权、企业管理制度,都建立在一个未经深度质疑的假设上——人格是稳定的。30岁签下的婚姻契约,70岁仍被视为“本人选择”;30岁创立的企业,70岁时掌门人仍被等同于当年的创业者。即便其大脑连接、动机、价值观已彻底“重新布线”,制度仍视其为“同一个人”。
这种错配古已有之。在神经生物学未发达的时代,“人格稳定”是最符合直觉的假设,利于构建稳定文化体系并反向约束人格。但随着科学发展,社会性人格(制度假设)与生物性人格(动态变化)的错配愈发明显。对普通人而言,因资源与权力有限,这种错配影响甚微;但对掌握巨量资源的企业家,错配便转化为危机——人格已改写,权力却未重组。
五、婚姻与权力:显形的变化与隐形的坍塌
有趣的是,婚姻往往比权力制度更早觉察人格变化。企业家婚姻重组时,新的依恋对象、生殖冲动与亲子结构,都是“人格已变”的外化证据。凭借资源与控制权,他们可通过财产分割、股权设计等方式给予前婚姻补偿,甚至构建多赢结构——硅谷科技精英前妻们的发展便是例证。这种“老房子着火”,是主动拆除重建,直面了人格变化。
真正危险的是“隐形坍塌”:婚姻中彼此消耗却不愿面对变化,或企业中掌门人内在人格已塌,权力结构却纹丝不动。前者催生了对“苏敏出走”的叫好,后者则在企业内部埋下定时炸弹——外表庄严的掌门人坐在会议桌首位,内里却已失去当年的战略眼光与决策魄力,权力的真空终将引发结构性风险。
六、结语:建立人格与权力的缓冲系统
对于家族企业,或许该设想更进步的制度:如同财务定期审计、驾驶员心理检查,对拥有重大影响力者建立“人格定期评估机制”。这并非羞辱,而是在激素与灵魂的变化长河中,为“自我”与“权力”搭建缓冲。没有人能永远是自己,但制度必须学会与人的“不一致”共存。
真正的“老房子着火”,不在婚姻的重组里,而在制度未曾察觉的灵魂真空之中。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老房子是否着火,而是能否真实面对变化。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