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求职市场,容不下听障求职者?
日期:2025-10-29 15:23:49 / 人气:6

“你听得见吗?下雨天可以送外卖吗?”听障者小龙7月来到深圳找工作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对他工作能力的歧视。之前,小龙收到被拒绝的回复也只是“不合适”。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我国听障群体人数已经接近3000万,相当于全国每47个人当中就有一位听障人士。然而在一线城市的求职市场中,他们却面临着诸多看不见的壁垒。
一、求职碰壁:从专业岗到基础岗的全面遇冷
小龙今年刚本科毕业于长春大学设计专业,对职位要求并不高,月薪3500元左右的设计岗位即可。但他沟通了多家平面设计岗位,无一发出面试邀请。设计岗求职无门,他转而尝试咖啡师、奶茶店店员、营业员、服务员等岗位,均因“听不清说话内容”被拒绝。
事实上,听障群体并非不能胜任这些岗位。美团官网2024年12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美团有8507名在职残障骑手,其中听障骑手6758名,占比79%;网约车行业有听障司机接送乘客,麦当劳、肯德基全国76家“天使餐厅”为数百名听障者提供岗位——通过特制点餐卡、手写板、后厨灯光闪烁提示等微观改造,听障员工便能顺利适应工作。问题的核心在于,大多数企业是否愿意为听障者进行适当的无障碍改造。
社会提供给听障人士的岗位本就有限,求职途径还极为单一。BOSS直聘残疾人专区岗位较少,以深圳为例,适合听障人士的设计岗位仅5个,生产制造岗位也只有27个;中国残联官方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底注册人数仅21万,远低于全国3800多万持证残疾人数量,知晓度极低;一些曾开发的残障求职小程序如“蚕舍”也已停止维护。《听障人群就业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仅有61%的听障人士已就业或自主创业,17%从未工作过,已就业者中超八成月薪资在6000元以下,49%曾遭受职场或面试歧视。
二、工厂内外:无奈的归宿与不甘的挣扎
工厂流水线成为多数听障者的求职归宿,但这并非他们的自愿选择。小龙不考虑进厂,一方面因无法长期熬夜,另一方面听闻部分工厂存在老板剥削、管理混乱等问题,女性听障者更易面临骚扰甚至性暴力。小邹也不想进工厂,“担心每天机械重复工作会让脑子麻木,希望接触新东西激发大脑”,但持续八九个月的失业让她不得不妥协。
今年8月,小邹进入一家电子厂做手写笔检测工作,转正后工资五千多且不用上晚班,本是不错的待遇,却因车间脏乱、操作累人(需频繁弯腰蹲下,三天后手磨出泡、腰疼痛)难以适应。更让她寒心的是,入职第四天被老板通知“不用来”,追问无果,且工资未足额发放。而老板仅回复了同期入职的听人女同事,明显的区别对待让她再次陷入失业泥潭。
相比之下,在富士康工作九年的听障者阿超算是“幸运者”。他所在车间有4名听障者,工作中通过纸笔、手机与听人同事顺畅沟通,还曾获同事分享午餐的关怀,在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上比老家药厂更优,找到了归属感。但阿超也有理想,他想成为旅游博主,“走南闯北记录民俗生活”,如今却只能将理想寄托于富士康——而富士康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制造转型,深圳厂区员工从巅峰期超30万锐减至十几万,他“干到退休”的想法也充满不确定性。
三、深层困境:教育局限与社会认知偏差
听障者的就业困境早在教育阶段便已埋下伏笔。2025年面向残障学生单招的本科院校仅13所、专科院校6所,听障考生可选专业有限(如长春大学听障学生仅能选6个专业),进一步缩减就业方向。就业指导课程也难有实质帮助,小龙的老师强调“薪资不重要,有工作就OK”,甚至暗示“没薪资的工作也算不错”,打压了就业期待。
社会认知偏差也加剧了他们的困境。多数人将听障者等同于“聋哑人”,实则很多听障者发声器官健全,可通过手语或文字交流;企业对听障者沟通能力存在偏见,优先招聘轻度残疾人甚至听力健全的肢体残疾人,形成就业鄙视链。此外,听障者信息环境闭塞,易遭求职骗局,如日结骑手岗位暗藏“租车700元”的陷阱,让他们在求职路上更加小心翼翼。
四、未竟的梦:在现实与理想间徘徊
即使面临重重阻碍,听障者仍未放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小邹热爱生活,喜欢骑行爬山,理想工作是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希望学习前沿技术,未来不愁就业”,失业期间仍努力争取机会,“就算结果不咋样,起码勇敢过了”;阿超独自在深圳租房,喜欢烹饪、旅游,朋友圈里满是国内外旅行照片,眼里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
但现实的重压仍让他们步履维艰。小邹因非深圳户籍,无法让企业享受残保金减免优惠,求职更受限制;想装耳蜗改善听力,却因5万元费用无力负担;刚过三十便担忧“奔三没存款,退休年龄延迟,未来怎么办”。她在社交账号简介写着“喜欢冒险,人生那么长,不能只走一趟就完事”,可主页前三条笔记主题都是“找工作”,其中一条写道:“如果有一份工作,我可以干到退休。”
(文中人物小龙采用化名)
作者:天富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一线城市的求职市场,容不下听障...10-29
- 中西部竞速:“3万亿消费俱乐部”...10-29
- 老皇帝与老企业家:当人格坍塌遇...10-29
- “我爽就行”的年轻人,还要精神...10-29

